查看原文
其他

九年磨一剑,西藏首座民营美术馆为何重要?

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醍醐 2021-02-11

这是来自喜马拉雅的

第 965 份礼物



这个月,一场名为“不染”的艺术展开幕,令西藏文化艺术界人士齐聚拉萨河畔——这不仅是西藏标志性的艺术流派“布面重彩”首次大规模集结,更意味着西藏首座民营美术馆“介观艺术中心”正式揭幕。这座“九年磨一剑”的美术馆,为何引人瞩目?它又为何选择“布面重彩”作为开幕首展?


●●●


熟悉拉萨的人,一定见过拉萨河畔的这座“白房子”。早在9年前,创始人徐应龙就决心要打造一座独特的艺术场馆。

如今,西藏介观艺术中心正式落成揭幕,这场集齐韩书力、余友心、巴玛扎西、计美赤列、次仁朗杰、朗顿·德珍等13位艺术家60余幅佳作的展览,仿佛也在致敬这9年的不懈努力。

为何选择布面重彩作为开幕展的主题?

从技法层面看,布面重彩画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新流派,融合了西藏传统绘画唐卡、壁画与汉地工笔重彩画的特点,也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因素,成为中国西藏本土现代绘画的代表性样式。

布面重彩不属于西藏的传统,却又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;一笔一划间,藏着一整个现代西藏,更蕴含着一段上世纪汉藏艺术交融的佳话。


韩书力《小鸟》


上世纪70年代,韩书力、余友心等一批汉地艺术家陆续来到西藏。那时西藏的条件远比今天艰苦。下乡深入生活,要赶着饭点回县、乡招待所去买“老三样”——冻土豆、冻萝卜、冻圆白菜的乱炒,以及碱放不匀又经反复蒸热的“出土馒头”。

想吃点别的?县城唯一的贸易公司货架上,躺着过期的印度饼干。

这些困难无法阻挡画家们在高原挥洒创意。西藏的壮美山水,藏族同胞那雕塑般的形象,吸引着这批远道而来的艺术家,脑海里仿佛有画不完的画。


他们上山下乡,搭车、骑马、徒步,去村子、寺院,与藏族百姓一起生活,真正感觉到普通人生活的温度,几乎跑遍了西藏的74个县。

朗顿·德珍作品

藏族同胞们的古道热肠,更是让艺术家们记忆深刻。

有一回,韩书力和文联同事前往阿里古格王朝遗址,车在马泉河无人区搁浅了,巴玛扎西和司机徒步返回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寻找救援,其他人留在原地,每天吃一包方便面等待,7天后终于来了救援,21位藏族小伙子纷纷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系钢绳、挖轮胎,齐心协力把车拉上岸——助人脱险,小伙子们一句都没提钱的事。

也正是在这时候,时代归于理性,西藏的社会生活都归于正常,西藏的传统、艺术的精神显露出来。

韩书力《童趣》

收割、放牧、耕耘……冬日西藏、世俗生活,那些独特的情景、感人的形象,竟饱含着惊心动魄的色调、色彩。比起初到西藏者惊叹的风景、猎奇的表达,深入生活的艺术家们更希望以创造性的技法,表现时代脚步。


布面重彩由此而来。正如这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韩书力所说,在西藏四十多年,他在艺术面貌、风格、样式上,只做了一件事:把藏文化的那种悠远、深沉、神秘、博大,和中原文化、特别是水墨融合起来。



这种独特的融合,令西藏艺术的面貌,由传统的宗教故事、反复被描绘的自然景观,扩展到风土人情、科技进步以及艺术想象。作品中既保留了珍贵的雪域文化样式,更增添了对时代的回应与思考。

这番源自生活的创造过程,令韩书力、余友心等艺术家视雪域大地的僧俗民众为蒙师;而历史的风云际会,也让他们无意中培养出一批藏族画家。年轻的艺术家们跟随这些汉地来客,走遍了西藏传统文化的每个角落,他们也共同组成了布面重彩流派的创作梯队,成就了这次展览。


●●●


展览主题来自韩书力2008年创作的一幅布面重彩大作“不染”,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,表示西藏的艺术文化是干净的,为世人传递正能量。

介观艺术中心也以“不染”为灵感,与韩书力合作,竖起一尊3层楼高的雕塑,成为馆内最醒目的标志。

韩书力《不染》


介观艺术中心“不染”立佛


《错位的曼陀罗》由韩书力于1987 年所画,画中完整的曼陀罗从中间撕裂,如同宇宙发生的裂变一样,在这道裂缝中,仿佛一种伟大的新生正要诞生,就像正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蓬勃发展的西藏现当代艺术。


虽然背景色调采用黑色,但偏暖的土黄、金黄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,给观者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。新的艺术激情正喷薄而出。


韩书力《错位的曼陀罗》


余友心与韩书力同为西藏最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,他的作品融入大量西藏传统元素,充满梦幻色彩的想象和厚重的细节,亦是启迪一代人的里程碑。


余友心《乐空双运》

到次仁朗杰、朗顿·德珍等新一代的画家,已经可以在学院里学习、了解到布面重彩画。在时代的变化冲击下,他们的画作延续布面重彩的精神,又添加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。

次仁朗杰的《DNA》系列,借用DNA的概念来表达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;德珍画的《蒙娜丽莎》系列,把保护牦牛等概念寄托在蒙娜丽莎这个国际化的艺术符号上。

次仁朗杰 《DNA》


德珍《蒙娜丽莎》

此次展出的一幅23.5米长的布面重彩长卷大作《图说西藏》尤为引人注目。由韩书力先生与次仁朗杰、朗顿·德珍等于2009年共同构思创作,历时5年完成。


《图说西藏》以绘画艺术和藏文字体相结合的方式,表现了西藏七个地市的人文与自然景观。用雅鲁藏布江、澜沧江等大江大河串联起来,展示整个西藏壮美的全景。正在拍照的游客、使用电脑的人...一切细节又提示着,一个现代西藏正扑面而来,堪称是布面重彩的集大成之作。


这幅作品的现世,也与介观艺术中心的主理人徐应龙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
《图说西藏》7幅之一

《图说西藏》局部


《图说西藏》局部


《图说西藏》里的许多小彩蛋,等你去发现


●●●


介观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徐应龙是“藏二代”,对藏地的深厚情感、与众多艺术家共同成长的情谊,让他很早就参与到布面重彩艺术的创作、发展过程中来。

早在10多年前,他就与次仁朗杰等艺术家一同,研究起《图说西藏》的创作,并鼓舞着艺术家们完成这幅鸿篇巨制的创作;反过来,艺术家们也深度参与到介观艺术中心的筹建、落地工作中。

从全国范围看,改革开放40多年来,随着经济不断发展,民营美术馆早已纷纷崛起,打破了官方场馆一统天下的旧格局。上海的龙美术馆、余德耀美术馆,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,无不是成功范例。

尽管西藏的经济相比一线城市差距尚大,但民营美术馆却跑在了前边。

西藏介观艺术中心内部


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韩书力一直致力于推动西藏文化保护,他早已在两会上呼吁成立美术馆,引起西藏相关领导高度重视,西藏美术馆已在高效筹备建设中。

介观艺术中心的揭幕,为西藏率先开始探索这条道路。韩书力先生评价说:展馆的主理人徐应龙做了一件很困难、政府还没做的事情


9年时间里,为了建展馆,他多次到日本、欧洲考察,学习相关知识,在设计上亲力亲为。


9年里,反复的论证、修订,最终呈现出的展馆,在设计上结合了许多藏族传统文化:吸收藏族传统服饰氆氇上的图案,做成镂空的地板,用老陶罐做装饰,整个展馆用去大量纯铜,制成扶手、踏板等各类部件,细节之中见功夫。



艺术家们自然举双手支持建馆的工作,他也十分信任、尊重艺术家们。有一次他在墙上画了一大片现代墙绘,类似于涂鸦,单独看很漂亮。次仁朗杰看到后,觉得不适合,向他提出后,他二话不说立马擦掉,换成了一整面素雅的白墙。

“不染”是介观的首展,如此分量的艺术馆,为何首选了布面重彩画?作为藏二代的徐应龙,从小被军人父亲放在藏族百姓家里成长,扎根于这片土地。这段童年的经历,让他对藏地有很深的感情。童年藏地的生活,长大后在大城市的打拼,汉藏文化的碰撞交融,这和布面重彩不谋而合。


开幕后的介观艺术中心,由展厅、阅读空间、精品酒店、餐厅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,未来也将承载起现当代艺术、戏剧、音乐等诸多功能,如果你在拉萨,为何不去亲眼看看呢?

展览时间为10月8日—11月8日
更多精彩,不妨莅临展馆参观
地址:拉萨市仙足岛介观艺术中心



【相关阅读】


石灯笼,坚硬而温暖的佛教美学

如果佛法能闻到,会是什么味道?

西藏各路明星齐聚,只为这件事!

3折包邮,我们想让2000人共享这份平安祝福

他首创青稞、山泉水酿啤酒,喝出藏地古朴味道

千件礼物献礼祖国,史上规模最大的旅游商品大赛来了!


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

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

寻找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


秋季招聘 | 加入我们,让世界遇见当代西藏!

查看醍醐开放职位


醍醐艺术中心·拉萨

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 6626599

醍醐艺术中心·上海

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30号(衡山路口) 021 63152563

醍醐古城店·拉萨

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转经道东街13号 0891 6500134

醍醐衙门店·拉萨

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 6831926

醍醐古树店·拉萨

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旁拉让宁巴古院口 0891 6549551


 觉得不错就顺便点个在看吧 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